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泉州奋力打造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8月8日,在泉州市举行的“传承‘晋江经验’共享品质泉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直部门系列第三场)上,泉州市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公安局以及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市有关交通、住房和城乡建设、治安、环保方面的新变化和新成效进行介绍。
发布会现场。许丽云 摄
打造人民满意交通 服务群众美好出行
十年来,泉州市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98亿元(不含铁路),超过1978年至2011年30多年的投资总额,每年均保持百亿以上的投资规模,强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品质泉州建设。
近十年,也是泉州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力度最大、建设里程最长、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效益提升最显著的十年,累计完成投资465亿元,建成通车11个项目,新增通车里程约410公里,已形成“一环两纵三横+联络线”的高速公路主骨架,覆盖所有县(市、区)。目前,泉州市实现县级政府所在地15分钟内、绝大多数乡镇半小时内上高速,德化和永春城区60分钟、其他县(市)城区30分钟内通达中心市区。
此外,泉州农村公路建设也越来越完善。十年里,新增通车里程3406公里,总里程达1.65万公里,公路密度提升26%,等级以上公路占比增幅17%,均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全市乡镇基本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2000人及以上建制村通达双车道公路。
在推进泉州湾跨海大桥等项目建设的同时,泉州市交通运输部门超前谋划储备项目,多次前往北京、福州等地沟通协调高速公路项目“争规列盘”,推动泉南高速永春互通至汤城枢纽等在建、待建规划项目16个,里程约431.3公里。
建设有温度的城市 创成宜居宜业美好家园
从强调功能要求向注重生态品质转变,从基础设施见缝插针补短板向全面更新提质目标转变,泉州市不断致力更新城市建设理念机制。据泉州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志铭介绍,十年来,泉州城市发展由“分散”走向“集聚”,城乡基础设施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城市建设理念由“分散布局”转向“系统更新”,一年开展一个专项行动,聚力推进城市环湾向湾集聚发展。
按照“一湾两翼三带”总体空间布局,泉州突出“强湾聚心”,全面提升中心市区支撑力、带动力、辐射力,全市梯次实施城建项目5000多个,完成投资4600多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61.5平方公里拓展至2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59.5%提高到69.1%。
同时,城市颜值不断刷新,以泉州大剧院、工人文化宫、市图书馆、市科技馆“四个花瓣”、晋江第二体育中心、滨江“水线”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成为城市新地标,一座座总部区大厦和商务办公楼在东海拔地而起,环绕蓝蓝泉州湾畔,形成海天相接的美丽天际线。
住房建设关系到民生福祉。十年来,泉州市共实施保障性住房项目288个、193788套,改造老旧小区1083个,惠及居民17.3万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758户,画好党委、政府与社会的“住有所居”同心圆;先后建成城东学园、东海学园和一院城东分院、二院东海院区等公共配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保障能力显著提高;陆续打通“断头路”“瓶径路”75条,新增城乡公共停车设施246个、停车泊位4.54万位,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构建平安善治之城 让群众生活安心舒心
十年来,泉州公安部门构建“党政主导、政法协调、公安骨干、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新发展格局。全市刑事发案连续十年下降,总降幅高达62.32%。
长期以来,泉州市公安部门聚焦问题导向,出台命案可防可控工作指导规则,完善“五个一”快速响应机制,探索社会风险分类流转、联合化解模式,提升“治未病”效能。2021年现行命案、长期纠纷引发的命案分别比降26.32%、66.7%;今年1至7月份,长期纠纷引发的命案“零发生”。
此外,公安部门不断充实一线执法力量,严守警力配置两个“40%”红线,派出所警力、社区民警占比分别达到47.8%、46.6%,建强拥有1500余名民警辅警的市、县两级巡特警队伍,确保基础防控有人抓、有人管。
科技支撑、智防智治。泉州市连续11年建设“城安系统”这一“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28万余路视频监控设备,研发“智能感知大数据平台”。平台运行以来,比中抓获在逃人员占总数的56%;“两抢一盗”案件24小时侦破率达26%以上。
擦亮生态“底色” 提升百姓幸福“成色”
坚持“生态立市”,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泉州市走出了一条生态“高颜值”、发展“高素质”、生活“高品质”之路。
2021 年,泉州中心市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8%,六项空气主要污染物指标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达到95.98%;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逐年提升。
十年来,泉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完成大气环境治理项目2248个,全市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全面完成;累计投资153.96亿元,实施重点流域、小流域整治项目1108个;新建改造污水管网长度超过3000公里,全市县级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提标至一级A标准以上;完成全市5座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和33座简易垃圾填埋场整治,泉州市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建成投运,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和管控措施。
此外,泉州市以生态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排污权交易,有效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环境容量,组织超1800家企业通过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完成约5000笔新建工业项目总量指标申购交易,成交总金额超3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投产见效。
擦亮生态“底色”,就是提升百姓幸福“成色”。泉州市始终坚持高效响应群众生态环境诉求,强化督办落实,实现到期办结率100%,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信访举报量连续多年下降,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杜立文)